大学科技园管委会欢迎您! 

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服务体系

发布人: 闫芳    发布时间: 2018-12-19    浏览次数: 254

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

依托学校人才技术优势结合周口市农业产业特点

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服务体系

科技园建设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先后建设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省首批高校科研院所双创基地。依托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众创空间也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河南省众创空间和国家级众创空间,逐步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双创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孵化平台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在了全省高校前列。大学科技园如何持续创新发展,继续引领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经过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时代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的意见,以服务学校转型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以县域技术转移工作站为纽带,以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应用性学科为基础,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为核心,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为抓手,依托学校人才技术优势,结合周口市农业产业特点打造定位明确、功能完善、运作规范、效果良好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大学科技园成立三年来,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开创性的建设了我校郸城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构建“1中心+N工作站”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我校郸城技术转移中心,结合郸城县科技需求,持续推进郸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组织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与河南天豫薯业股份公司合作共建河南省甘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实验室并获批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组织生命科学与农学院与河南金丹乳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关乳酸转化技术难题,签订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组织设计学院与郸城县高新区对接,为郸城高新区及企业设计展厅面积700多平米,并参与郸城县田园综合体、市级文明村镇建设等多个项目;指导郸城万洋众创空间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申报并获批为省级众创众创空间等,近期,协助郸城农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油菜基地生态旅游项目和智慧农业温室大棚改造升级项目。可以说,依托我校科技园平台和郸城技术转移中心,通过整合学校技术、人才、学科、设备和实验室资源,组织学校专家教授深入郸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对接工作,有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工作目标

1.通过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我校与县域经济的深度合作,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学校转型发展成果展示窗口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形成周口师范学院校地合作新模式。

2.搭建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云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外的技术人才、科技成果、创新团队等优势资源,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检测、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3.利用“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契机,依托学校技术、团队和服务体系的优势,与郸城县现代农业精准对接,落地结果,打造出我校精准扶贫工作特色亮点。

4.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标准化科技服务体系。

5.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到2020年大学科技园力争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工作措施

1.在建设“1中心+N工作站”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方面。通过建设我校技术转移中心,展现我校应用性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人才资源、服务能力等,重点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总结和推广技术转移“郸城模式”,积极与商水县、沈丘县、项城市等县市科技主管部门协调,建立县域技术转移中心工作站,构建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积极与省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加强沟通与合作,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及其高新项目,深入调研企业技术需求,有效促进技术与需求之间实现转移与嫁接,为周口市的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2.在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云平台方面。以我校大学科技园为主体,建设服务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现代农业专业化虚拟孵化器。克服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限制,结合新型农业创新企业经营分散在各县乡的现实需求,改变以往建园区、扩规模的发展路径,向虚拟空间发展,建设以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虚拟孵化器,探索“互联网+孵化器”的发展模式。将创业政策、技术信息、农技人才、孵化成果等创业资源集中在云端,实现农业创新资源云端集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信息无缝对接,进而形成农业创业企业孵化生态圈。

3.在“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方面。依托我校郸城技术转移中心,一要进一步挖掘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植物遗传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云计算与物联网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学校应用性学科的应用性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二是组建专业方向清晰的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明确技术服务方向,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依据郸城县企业技术需求,与郸城县扶贫部门进行无缝对接。三是定期组织我校专家教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并了解技术需求,根据技术需求对接并派驻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全程跟踪服务,深入挖掘产业需求。四是积极开展联合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联合科技项目申报、联合共建创新载体等产学研合作,举办产业技术对接交流、科技下乡、专题讲座等科技活动,促进郸城县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积极与郸城县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丹乳酸股份有限公司、商水陈楼农业种植合作社、商水黑色农庄食品有限公司等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涉农经营主体合作,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通过农业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主动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等创新创业主体成为农业创业生力军。逐步构建农作物种植、农业深加工、农村观光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提质增效。积极与河南省农业厅沟通,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能力,创新培训机制,建设具有区域特点的职业农民培训基地。

5.在构建现代农业标准化科技服务体系方面。整合学校重点实验室资源,组建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制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标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标准、双向人才培养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将服务方向、服务能力、服务功能、服务团队、合作模式等方面的标准化,发挥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将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